• 365淘房APP下载
    微信扫码一键淘房

涉及滁州!合肥都市圈未来建设有新进展!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Q95; 2021-06-25 08:53

手机看资讯

在滁州买房,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400-8908-365-152,咨询房博士。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合肥市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合政办秘〔2021〕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有关单位:

《合肥市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19日

合肥市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

为提升合肥都市圈能级,加快推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根据合肥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皖合圈办〔2019〕7号)和《关于印发合肥都市圈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皖合圈办〔2021〕1号)要求,结合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制定我市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

一、推进规划统筹一体化 

1.编制都市圈“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高起点、高站位编制合肥都市圈“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谋划都市圈“十四五”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形成指导都市圈未来五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同部门:市有关单位)

2.完成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研究。突出项目支撑,明确近远期重点任务,共同争取将规划研究相关成果纳入国家及省相关规划,加快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同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轨道集团)

3.推进合作专题落实。做好第九次会商会工业、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十个签约合作专题推进落实工作,谋划拟订新一轮合作专题签约文本并提交第十次会商会签署。(牵头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文旅局、市数据资源局)

二、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4.优化轨道交通布局。加快合新高铁、巢马城际铁路、铜陵港江北港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合宁段,推进沪渝蓉高铁合武段、合新六、合池城际铁路和合肥新桥机场S1线、合巢、合庐等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同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轨道集团)

5.完善航空枢纽功能。开工建设合肥新桥机场改扩建工程、肥西官亭通用机场;推进滨湖、巢湖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建成庐江电力通用机场(B类),完成肥东白龙通用机场主体工程。加密国际航班航线,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加大与物流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规划研究工作,推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同单位:市商务局,合肥经开区、安巢经开区管委会,庐江县、肥东县、肥西县政府)

6.织密高等级公路网络。加快德上高速合枞段、岳武高速东延无岳段、明巢高速合肥段、沪陕高速合肥至大顾店段改扩建、合六南通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沪陕高速复线及联络线、宣商高速无为至巢湖段和合肥至金寨段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推进京台高速西绕线、巢黄高速、合芜杭二通道、沪蓉高速复线、G312合六段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牵头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合肥交投公司、各县(市)政府)

7.提高水运通江能力。围绕环巢湖建设高等级航道网,推进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合裕线扩能改造工程建设。争取兆西河通江一级航道项目列入上位规划,开展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加快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派河港区一期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推进派河物流园公共物流中心、派河物流园铁路物流基地项目开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集装箱运输保障水平,推进合肥港与芜湖港、马鞍山港等水运联航,打造江淮联运中心。开工建设龙河口引水工程和巢湖市长江供水工程项目,提高城市供水质量。(牵头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水务局;协同单位: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市引江济淮公司、市供水集团)

8.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合肥段)、中海油江苏滨海LNG配套管线(合肥段)、天然气宿州—黄山干线(蚌埠禹会—长丰段)、天然气巢湖—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干线;积极推进高压天然气管线庐北—六安工程、巢湖至芜湖LNG接收站天然气干线等项目前期工作。(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城乡建设局、市国资委;协同单位:肥东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政府、合肥供电公司、合肥燃气集团)

三、推进产业协同一体化 

9.推动重点产业协同发展。发挥都市圈产业(链)联盟作用,聚焦新型显示、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智能家电等重点产业,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和功能互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链合作体系。重点围绕各市主导产业和优质资源禀赋,建立都市圈产业链专项产业联盟,共建企业供应链信息互通平台,实现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发展由“点状竞争”到“链式聚力”,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上构建区域自主配套能力。(牵头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协同单位:市科技局,合肥经开区、高新区、新站高新区管委会,包河区政府)

10.推动现代农业合作共建。以供肥蔬菜基地合作共建为抓手,促进都市圈农业资源和市场优势互补,加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共建。畅通圈内城市产销对接渠道,促进农产品和各地特色产品流通,增强和改善圈内城市“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产品综合保障、均衡供给和季节调剂能力。加快农业标准化推广和认证,打造一批在区域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牵头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协同单位:市商务局)

11.推动现代服务业协同联动。聚焦科创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重点业态,推动都市圈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建设。以完善现代流通体系为根基,积极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大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性国家物流枢纽谋划建设力度,加强圈内城市物流枢纽联动协同。加快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一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区。(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同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包河区、庐阳区政府)

四、推进科创协同一体化 

12.增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辐射力。支持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项目。支持圈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充分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大科学装置创新资源,联合提升科技与产业创新能力。(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同单位:市科技局)

13.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强化圈内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带动,积极推进圈内城市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支持安徽理工大学、蚌埠医学院等高校来肥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圈内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同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

14.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联合圈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创型企业,探索建立“卡脖子”技术攻关机制,聚力破除技术壁垒,实现更多从无到有的突破。(牵头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

15.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打造辐射带动圈内城市及重点企业创新发展的安徽科技大市场,推动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加速成果成熟化、项目化、产业化。发挥安徽创新馆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支持合肥都市圈内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和推广应用。建立完善安徽创新馆创新展品征集展示发布机制,面向圈内城市征集展示发布科技成果。举办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及区域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赛等高能级活动。(牵头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

五、推进生态治理一体化 

16.强化区域水污染治理协作。加快巢湖流域综合治理,推进丰乐河、杭埠河等重点河流治理,开展跨界水体联合巡查、联合监测,巩固提升入湖水质。建立蓝藻预警防控体系,扎实开展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牵头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省巢湖管理局、市环湖办;协同单位:市水务局、市城乡建设局)

17.健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水质联合监测,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落实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牵头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协同单位:市财政局)

18.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探索建立都市圈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联合应对重污染天气,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牵头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六、推进开放合作一体化

19.加快区域合作平台建设。提升合六经济走廊、合淮产业走廊建设水平,明确年度重点推进合作事项,完善合作交流协调机制。开展合滁产业发展前期研究,探索市际毗邻区合作共建。加快合巢产业新城和巢含产业园起步区建设,完善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互联互通。(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同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合肥经开区、安巢经开区、高新区管委会,蜀山区政府)

20.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推进开放通道共享合作,持续推动合肥中欧班列为都市圈企业开行定制班列,提供“门到门”“站到站”服务。大力推动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改革创新,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加强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提升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牵头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协同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产投集团、合肥经开区、新站高新区管委会,蜀山区、包河区、庐阳区政府)

七、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21.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举办“合肥市第四届基础教育学术年会”,参加淮南市举办的“合肥都市圈教育教学观摩活动”,促进圈内城市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同步提高。支持合肥一中与霍邱一中建立友好校,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圈内教育人才交流培训,推动教师互访和跟岗交流。共建共享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和课程改革资源,促进都市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22.深化医疗资源联动。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建设,加快都市圈电子健康码、预约挂号平台等建设并实现与省平台衔接,推进检验结果、健康档案等诊疗数据共享互认,促进“互联网+医疗”发展。加强公共卫生合作,在急救、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血液安全、疫情防控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合作举措,共同提升都市圈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建设管理经验交流,建立统一的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控制标准,推进同质化发展。发挥合肥市优势医学专科优势,加强区域内专家会诊、业务指导、继教进修合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牵头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23.加强人力资源合作。开展“招工引匠”等都市圈劳务对接招聘活动。完善都市圈公共就业人才机构企业用工信息发布联动机制。举办人力资源机构和从业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做好专业技术职称异地互认工作。推进圈内城市技工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合作。推动都市圈劳动保障监察一体化发展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牵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24.开展文化旅游互动。推出都市圈精品旅游线路、自驾游线路,面向国内重点客源城市联合宣传推介。推动重点旅游景区对圈内市民门票优惠活动。联合圈内城市加强新媒体宣传推广运用。倡导旅游官方微博、微信号的相互链接、关注,并开设“合肥都市圈”专栏。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共同打造具有都市圈特色的优秀传统、红色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牵头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25.推进数据资源互通。以公共服务一码(卡)通为着力点,推进都市圈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建设,编制一码(卡)通域城市互通相关标准规范,推动区域城市服务互通。积极拓展一码(卡)通应用场景,以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应用建设和推广为突破口,提高圈内居民生产生活便利性。(牵头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人社局)

八、推进市场体系一体化 

26.建立区域信用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圈内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评价结果互认,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圈内城市信用合作宣传推广,深化区域“信易贷”建设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同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7.推进市场监管区域互动。积极探索圈内市场主体数据合作共建共享方案,加快合肥市网络交易监管服务平台(三期)及合肥市法人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建设。完善跨区域联动机制,强化跨区域网络市场监管。(牵头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协同单位:市数据资源局)

28.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合作。推动圈内城市开展异地远程评标常态化工作,完善远程异地评标操作规程和标准异地远程评标席位。(牵头责任单位:市公管局)

29.协同创优营商环境。推进圈内城市要素资源对接、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完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扩大电子执照应用管理场景。(牵头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返回滁州365淘房>>

在滁州买房,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400-8908-365-152,咨询房博士。

  • 订阅楼盘优惠

365推荐

换一换

热门楼盘

热门专题

更多
  • 滁州楼市云地图之热门楼盘

  • 见证城南的“C”位向上之道

  • 滁宁城际铁路【市政府站】正式动工!

  • 网曝滁州某开发商质量豆腐渣

365直播

进入直播频道

预告:安家兄弟2月3日下午2点30走

直播可关注DY号: czloushi 【滁州(三六五)楼... 【详情】

免责声明:本页面所展示的楼盘所有资料及图表仅作平台交流之用,非商业性广告,上述信息仅供参考,项目的具体信息以开发商公示为准。其中,学区资料来源于政府最新学区规划,具体以政府相关部门下发的正式文件为准。购房者在进行房产交易时应自行核验相关证明材料,房屋交易的纠纷及后果均与本站无关。本站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